破解牧区社会治理难题,杭锦有“新招”
杭锦旗总面积1.89万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11.25万,辖区以农牧区为主,地域面积广、人口分布散。针对这种现状,杭锦旗主动调整工作思路、创新工作举措,探索出一条牧区治理新路。
合理化区,科学设置功能,综治中心多角度化解矛盾纠纷。
合理设置信访接待、人民调解、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、政策咨询等多元化解服务窗口,构建起“一站式管理、一条龙服务、一揽子解决”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。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、维护社会稳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综合运用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、人民调解和警司联调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手段,实现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、问题不激化。截至本月初,共排查发现各类矛盾纠纷936件,化解887件,化解率94.8%,办理各类便民服务事项4417项。
因地制宜,织密织牢社会治理防控网,用“小网格”链接起“大民生”。
制定嘎查村“两委包社、党员联户”工作机制,推行“1+3+N”的网格化治理新模式(“1”是一个原则,即坚持党建引领原则;“3”是建立干部编组包村、“两委”包社、党员包户“三包”机制;“N”是推进社会治理、乡村振兴等若干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位),侧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平安稳控、治安风险预警和处置等工作,以嘎查为“网”,村组划“格”。通过组建网格微信群、发放联系卡等方式,点对点、面对面地为农牧民群众提供服务,实现“人到格中去,事在格中办,难在格中解”的工作格局。
突出重点,创新工作举措,以项目引领推动历史遗留矛盾纠纷高效化解。
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,将“代管户”集中纳入小聚居项目,引进企业投资,实行保底分红,真正让“代管户”的钱袋子鼓起来,心窝子暖起来,思想情绪稳起来,扭转了以往管控难的被动局面。采取“党支部+银行+龙头企业+村集体经济+农牧户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让“代管户”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,不仅解决了“代管户”有户无产业的实际情况,又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实现经济倍增,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。
积分带动,凝聚共治力量,以“小积分”奏响社会治理“大合唱”。
注重发挥村民主人翁作用,以村级事务全覆盖的“积分制”管理办法推进乡村治理。积分内容包括社会治安类、公益美德类、乡村建设类、奖励惩罚类等六大类81个积分项目,逐人建立积分动态管理台账。实行“村民申报——社长初审——村干部审核——公示——包村干部录入——填写奖分通知单”的认定程序,一年一评选。积分制管理试行后,村民把村里的事当成“自家”的事来办,实现了村与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。